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英雄的湖北人民打赢了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经济社会发展按下“重启键”,复工复产按下“快进键”。
民生稳,则民心稳,民心稳,则社会稳。湖北是农民工大省,在浴火重生的关键期,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推动根治欠薪工作向纵深推进,面临着巨大考验。
去年5月,国务院颁布的《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开始实施。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湖北抓住机遇,制定出台了《湖北省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办法》,让根治欠薪工作向法治化的方向稳步迈进。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湖北召开高规格、大规模的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大会,以“主动作为、奋发有为”的政治担当,以全面对标国际国内一流标准的目标追求,打响了我省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的“发令枪”。
面对“双重机遇”,我省各级人社部门解放思想,积极作为,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将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与优化营商环境相结合,以法治思维强化系统服务,将监管职能向服务职能转变,创新制度供给和工作方式,开创根治欠薪工作的新局面。
武汉
真情服务下好“稳岗保薪”先手棋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真情服务帮助企业度过难关、稳岗保薪,成为了武汉市人社部门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的“先手棋”。
2020年,武汉市人社局汇集应对疫情惠企政策和支持中小企业政策清单,编写《抗击疫情劳动用工政策指南》《企业规范用工80问》电子书,结合开展劳动保障年审,向企业宣传工资支付等法律法规,推送涉疫情劳动关系政策措施,指导困难单位及时享受惠企政策红利,实现稳岗保薪。该局联合市城建局制发《关于调整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缴存政策的通知》,在全市工程建设领域推行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年内暂缓缴存、银行保函替代现金缴存措施。2020年,全市缓缴工资保证金3.2亿元,惠及384个项目(企业);通过多种渠道主动联系42家往年缴存企业并返还工资保证金3114.96万元,减轻了建设工程领域企业资金压力。
今年2月3日,武汉市某餐饮龙头企业负责人向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赠送了一面 “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保障员工劳动权益”的锦旗。
“要不是监察支队的倾心帮助,酒店早已关门,更何谈员工工资。”该负责人说,因疫情影响,酒店经营困难,拖欠数千名员工数月工资,部分员工情绪激动,多次投诉。
考虑到该企业的实际情况,武汉市人社部门成立化解欠薪工作专班,深入员工中交心谈心,宣讲政策法规,安抚员工情绪,又约谈酒店负责人,严格落实停工停产期间工资支付相关规定,并指导其通过民主程序与职工协商采取调整薪酬、轮岗轮休、缩短工时等方式复工复产。此外,还协调法院从债权人处划拨4059万元,让酒店分批次稳慎有序核发工资。一系列真情服务,让酒店重返正轨,并妥善解决了欠薪问题。
襄阳
优化制度实现“惠企保支”双利好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和《湖北省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办法》,为我省根治欠薪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制度支撑。
如何创造性地落实政策,让制度更充分有效落地,是襄阳市劳动保障监察部门一年多来的发力点。
以发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属地管理职能为抓手建立“联席会议制”,以项目开工竣工实时备案、实施三方担保为抓手建立“报备制”,以属地管理、行业监管和执法前移为抓手建立“调解制”,以项目主要环节实行信用承诺为抓手建立“信用制”,以重大违法行为公布和黑名单管理为抓手建立“追责制”,该市紧紧围绕实现在建项目法定“五项制度”全覆盖为主要目标,优化制度“新供给”,有效促进《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五项刚性制度落实落地。全市已有1213个项目纳入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信息平台管理,累计代发工资19.6万人次,代发金额21.5亿元。
良好的制度供给下,为创新工作方式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经济重振的关键期,该市劳动保障监察部门着眼“保障有力、企业有利”,统筹落实工资保证金制度和助力企业健康发展,出台《襄阳市工程建设领域推行第三方担保代替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缴存暂行办法》,建立完善了“第三方担保代缴机制”,构建起“部门监管、市场运作、合法合规、诚实信用”的协同监管机制。《湖北省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办法》施行以来,全市已有121个项目采取银行保函、商业保险等方式替代缴存工资保证金1.02亿元,切实减轻企业现金流压力和融资成本,实现了“惠企”与“保支”双利好。
宜昌
力量下沉托起“齐抓共管”大格局
3月9日,通过社区调解,宜昌市伍家岗区一家烧烤店员工李早霞拿到了被拖欠的2032元工资。
这是宜昌劳资矛盾纠纷纳入社会矛盾一体化治理平台后,受理并解决的首起欠薪纠纷案件。从社区接到投诉到争议工资支付,仅1天时间。
据了解,近年来,宜昌市不断健全根治欠薪工作机制,完善信息化监管,推进市域治理、行业治理、社会治理,全力打造“不欠薪”城市。
该市创新构筑治欠体系,在政府统筹领导、各县市区分片包责的基础上,实行根治欠薪“片长制”。市根治欠薪领导小组14个主要成员单位分别包保1个县市区,形成齐抓共管大格局。同时,该市赋予乡镇街道根治欠薪工作抓手,将劳资矛盾调处化解融入全市综合治理一体化平台和“宜格微治理”平台,覆盖全市11331个网格、446万余人群、15.2万法人单位,欠薪纠纷预警处置向基层延伸,明确乡镇(街道)、村(社区)、网格员欠薪隐患排查上报、矛盾纠纷调处等职能,试点打造“15分钟”劳动维权基层服务圈。
为夯实基础,加固治欠点阵,该市联合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通过集中培训、考试评价、指导跟踪等系列培养方式,将认定合格的劳资专管员委聘为劳动监察协理员,建立并扩大行业和人社“双认证”劳资专管员队伍,铸就根治欠薪的第一道防线。今年以来,该市已培训600余人次,委聘劳动监察协理员249名。
瞄准“钱从哪里来”“钱发给谁”“钱怎么发”等根源问题,该市联合职能部门及各县市区,将调研疏堵、会商定策、预警快报、隐患立查、督办压责、基层同治落细落实,形成了“一手抓预防,一手抓根治”的工作阵列。
黄石
智慧监管构筑“源头治理”新关口
“平台未见你施工单位本月农民工工资发放记录,落实根治欠薪保障制度不规范将影响企业的动态诚信评分,请抓紧时间整改。”
5月28日,黄石市人社、住建部门,对根治欠薪信息化系统发出欠薪预警信号的某建设公司进行项目工地现场约谈,及时扼制了一起欠薪事件的发生。
这是黄石市将根治欠薪关口前移,构筑前瞻预警防控“智慧网”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2020年,黄石市启动“无欠薪”城市创建以来,实施“五度”全方位治欠,建立欠薪预警、信用监管、部门联动、绿色维权、提级考核五大工作机制,持续加强建设领域欠薪源头治理,为劳动者工资支付保驾护航。
该市出台《黄石市开展“无欠薪”城市创建行动实施方案》,将“无欠薪”城市创建纳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依托根治欠薪信息系统,接入社会治理一体化信息平台,实现与市场监管、税务、银行、水电供应等监管部门信息互联互通。该市根治欠薪信息系统录入的1200条企业项目信息、50余万条企业数据和用工数据,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和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专用账户代发金额5.9亿元,代发9.7万人次,与社保、税务、水务等欠费信息进行分析匹配,一旦发现异常会立即发出预警,并由相关单位按预先制定的处理方案核实处置。
同时,该市通过税务申报、缴纳、分析农民工工资发放额度,推行下陆万达、有轨电车等项目试点,指导工程款过程结算到位,帮助规范项目农民工工资足额支付。截至目前,已对8个推送预警项目责令农民工工资专户资金追发工资492万元。
十堰
着眼长效打造“警监法一体化”好机制
3月15日,十堰市人社局陆续接到数十名农民工投诉,反映其所在房地产项目承包方拖欠工资。
这是一起关系错综复杂的欠薪陈案。经调查,该项目13个班组、530名农民工,被拖欠工资共计300余万元。
如何破题?该局积极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践行“法治化”治理。由市委政法委牵头,建立“警监法一体化”模式,成立“公安、监察、法院”专案调处特别行动组,建立“一接二查三分离”清欠长效机制,对讨薪信访问题和群体性突发讨薪事件综合研判,通过约谈提醒、行刑衔接、分类处置等措施,实现“大案特办、小案快办”,确保农民工及时足额拿到劳动报酬。
“一接”是指接到欠薪信访、重大欠薪线索时,由“被动执法”向“主动服务”转变,主动与当事人、欠薪责任主体联系,了解案件的具体情况,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约谈,警示风险。“二查”是指经过初步询问判断后,对案件进一步调查处理,判断该案件是讨要工程欠款,还是欠薪。属于欠薪的分办至劳动监察部门立案处理,属于讨要工程欠款的,由相关行业主管单位和法院进行督办调解,引导其通过司法途径解决。“三分离”是指当遇到工程欠款裹挟欠薪时进行分离,行业主管部门第一时间介入确定工程欠款金额,劳动监察部门确定欠薪金额,企业负责人确定欠薪人数,抽丝剥茧将工程欠款金额和欠薪金额进行分离。对于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和欠薪逃匿案件,特别行动组及时提请公安、法院、检察院提前介入,从严打击,铁腕治欠。
有效的机制,为提高办案效率、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保障。今年,十堰市又开创“31570”工作方法,企业办理劳动保障诚信等级动态评价,3分钟受理、15分钟学习,7天就可以在市人社局官网查询评价结果,遇到急办件零拖延,做到当天受理、当天办理,有效提升了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