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致富靠发展,发展先行是交通。
“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地区,改一条溜索、修一段公路,就能给群众打开一扇脱贫致富的大门。”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农村公路发展的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
百年梦想,衢通九州。
位于中国中部、长江中游的湖北,雄踞“湖北通则中部通,中部通则全国通”的“天元”区位,是东西互动、南北对接必经之地和中国经济板块重心“北上西进”的交汇点,素有“九省通衢”之称。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能勉强通车的公路不足1000公里,到2020年公路通车里程进入全国第一方阵!70多年拼搏奋进,我省交通运输以万重阻隔化通途的气概,实现历史性大跨越。村路越修越宽,道路越来越美,路网越织越密,高速通达每个县市,航班覆盖世界各地,高铁、航空、地铁、公交等零换乘……在具备“铁水公空”全域交通通道的湖北,交通人向着党旗发出铮铮誓言:交通强国,湖北先行!
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穿越百年风云,总结历史经验,展望光明前景,在湖北省交通运输厅产生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自觉融入党的事业,融入“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使命任务,奋力当好交通先行者。
“在波澜壮阔的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伟力,在建设交通强省伟业中谱写担当新篇,全力构建‘3239’全省综合交通运输布局,加快建设引领中部、辐射全国、通达世界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奋力谱写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朱汉桥说。
跨越之姿
交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十四五”开局之年,湖北交通运输大事连连。
1月22日,湖北举行2021年全省重大交通运输项目暨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续建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开工交通运输重大项目(包)共111个,总投资736亿元,再创历史新高;湖北省关于促进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及推动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方案相继出台,投资1623亿元建设72个“铁水公”重点交通项目,补齐多式联运“连而不畅、邻而不通”等“最后一公里”短板;6月30日,省港口集团挂牌,也是我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笔”,做大做强港口优势产业,打造湖北港口拳头品牌,发挥集聚效应,为我省中部绿色崛起提供交通硬支撑;能快则快,荆荆铁路标段全开,按下提速键……
省交通运输厅紧紧围绕“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目标定位,大力弘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坚持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担当善为,以“拼”“抢”“实”的状态和作风,全力抢时间、抢机遇、抢要素,以项目建设和投资“开门红”,确保全省交通建设开局漂亮、全年精彩。
2月24日公布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进一步凸显武汉在全国立体交通网中“心”位。两条国家综合交通主轴在武汉交汇,建设中部地区大通道大枢纽,武汉入列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全球性国际邮政快递枢纽集群、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港站。
一条条大道翻山越岭,连接东南西北;一座座桥梁飞跃天堑,连通城市乡村;一架架飞机迎来送往,联通世界,货运全球;一列列高铁班列疾驰神州,朝发夕至,说走就走;“铁水公空管邮”齐头并进,融合发展,综合运输体系日渐成形。
“十三五”期间,湖北交通运输发展,历经风雨兼程,成就前所未有的“时代之变”。
固定资产投资实现新跨越,全省公路水路交通固定资产投资由“十二五”的4279亿元增长到“十三五”的5259亿元、同比增长22.9%,争取到部省项目建养补助资金987亿元、同比增长18.9%。
里程指标实现新跨越,全省综合交通里程达到31.1万公里,公路总里程、农村公路等级公路总里程、内河通航等级航道总里程分别达到29万公里、24.8万公里、6166公里,三大指标均进入全国前三名。
服务民生水平实现新跨越,高速公路收费站ETC覆盖率由95%上升至100%,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地级以上城市覆盖率由40%上升至100%,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城市建成区公共交通站点500米覆盖率由68%上升至100%。
发展环境实现新跨越,实施“春风行动”,引进社会资金1000亿元以上参与湖北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破解交通运输建设项目投融资瓶颈;实施“亮剑行动”,对全省交通运输质量安全服务专项整治,4批次5家企业被列入交通建设市场“黑名单”,10家企业因违规被罚3100万元,交通建设市场管理进一步规范;优化营商环境,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交通运输营商环境的16条意见。
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实现新跨越,省政府相继成立了全省综合交通运输工作领导小组和全省综合交通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领导小组、专委会办公室设在省交通运输厅,“六个一”(安全督查、统计、宣传、职工文体活动、人才培训、精神文明)活动推进整体融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打开新局面。
攻坚之志
交通克难奋进担当善为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湖北交通敢闯深水区,敢啃硬骨头。
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在交通扶贫方面,建成建恩、宣鹤、保神等高速公路,实现“县县通”高速。实现具备条件的乡镇全部通二级公路。农村公路实现“组组通”硬化路,并进一步将农村公路由20户以上规模向进村入户延伸。“路路安”生命防护“455”工程建设全面完成目标,处治安全隐患里程96640公里,路网安全通畅保障水平显著提高。
在运输结构调整方面,经过不懈努力,目前铁路、水路、公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中的比重依次是3.71%、26.63%、69.65%,与2019年同期相比,分别上升1.49%、上升9.05%、下降10.35%,运输结构持续优化。
在“长江大保护”方面,全面推进长江非法码头集中整治,长江干线共取缔各类码头1211个,腾退岸线长度150公里,码头岸滩岸线生态复绿面积超过856万平方米。强力推进汉江、清江非法码头整治工作,共取缔各类码头(砂场、砂站)599个。全面开展港口船舶污染防治工作,宜昌水上化学品洗舱站建设进展走在全国前列。
在公路水路三年攻坚方面,三年建成高速公路1000公里、一级公路1700公里、二级公路3300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3.8万公里,提档升级4.6万公里,建成公路安防工程9.2万公里,三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里程达到2090公里,港口年通过能力突破4亿吨,公路水路三年攻坚战成效显著。
在“撤站”攻坚方面,2019年仅用200天出色完成高速公路26个省界收费站“撤站”各项任务,被交通运输部誉为“攻坚跨越”的典范。高速公路省界交通拥堵现象成为历史,高速公路通行效率进一步提升,出行更加安全、方便、快捷。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交通保障方面,省交通运输厅突出“专项运输保通、应急物资保畅、运输服务保优、复工复产保效”,全力确保了应急物资和应急人员的运输畅通。“3+2”进鄂物资中转调运站、多线管控合一、应急车辆通行证“线上申领”、交通物流“越界”服务生活物资“无接触式配送”等,获得中央指导组和省指挥部充分肯定,为全省经济社会平稳有序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
担当之责
补短板夯实交通基础
5月27日,207国道襄阳段改建工程开工正式启动,这是襄阳市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交通运输建设项目,切实增强襄阳作为区域中心城市、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进场即冲刺、开工即决战,公路建设持续加快。沿省内城镇轴带的国道提档升级工程全面推进,普通国省道瓶颈路段畅通工程加速实施,普通公路规模等级不断提升。“四好农村路”建设全面展开,新改建农村公路8.8万公里,创建8个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26个省级示范县、100个示范乡镇,高速公路里程达到7230公里,“九纵五横三环”高速公路骨架网基本形成。普通国省道二级以上公路比例达到85.3%。
水运建设补短有力。汉江武汉至碾盘山段千吨级航道实现贯通,雅口、孤山等汉江梯级枢纽加速实施,汉江河口段2000吨级航道整治快速推进。武汉阳逻集装箱港区三期、黄石棋盘洲港区一期、宜昌白洋港一期工程等建成运营。全省新增三级及以上航道322公里,高等级航道里程达2090公里,万吨货轮通武汉,黄金水道变高速,襄阳即将实现千吨级船舶直达;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到3.3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502万标箱/年,五大港口集群加速建设,阳逻港成为长江南京以上最大内河港。
枢纽建设进展明显。依托铁路场站、机场、港口,建成一批综合交通枢纽。天河机场交通中心、襄阳东津综合换乘中心等一批综合客运枢纽建成运营。武汉港阳逻港区集装箱铁水联运一期货运枢纽、宜昌东站物流中心等货运枢纽项目投入运营。枢纽集疏运体系取得突破性进展,沿长江主要港口均已实现疏港铁路连接,全省铁水联运骨架网已初步成形。综合交通衔接进一步加强,武汉天河机场实现多种交通方式一体化。全省客运站场建成36个,货运站场(物流园区)建成24个,有效推动了客运零换乘、货运无缝衔接。
2021年以来,湖北交通大力推动交通补短板、国省干线达标、“四好农村路”畅通联通提升行动,全省交通补短板工程储备公路水路项目375个,已建设完成一级公路214.8公里、二级公路399.2公里,全省新改建农村公路5839.6公里。
服务之本
交通惠民增进福祉
一桥架南北,一路通八方,事关百姓出行无小事。如何让群众享受均等交通发展“红利”?
通过多式联运,降低物流成本,是交通惠民重要举措。刚成立的省港口集团,意味着湖北大力加快多式联运发展。目前武汉、黄石、鄂州、宜昌等5个多式联运示范项目列入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数量位居全国第1位。武汉阳逻港铁水联运示范工程通过验收,黄石等3个国家多式联运示范项目基本实现常态化运营。甩挂运输发展态势良好,已有8个甩挂运输试点项目完成竣工验收,开通试点线路18条。
运输降成本成效明显。省交通运输厅严格落实“一降两惠”“一绿一免”等高速公路通行费优惠政策,收费标准普遍降低10%。自2017年6月起,对进出省内长江沿岸主要港口的国际标准集装箱运输车辆,试行高速公路通行费50%优惠。“十三五”以来高速公路累计减免通行费超过250亿元。深入推进《湖北运输结构调整实施方案》,积极引导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集装箱水铁联运量增长迅猛,2019年全省铁水联运共完成货物发送量560万吨,同比增长90%。
连天鼓角壮征程,货运组织方式明显优化。国际物流取得新突破,先后开通武汉天河机场直飞卢森堡、芝加哥等5条全货运航线,有效缩短“武汉造”与世界的时空距离。武汉至上海洋山港航线实现天天班运营,成为长江中上游地区通江达海的优质航线;武汉至日本关西首条集装箱江海直达航线正式开通,武汉“泸汉台”集装箱近洋航线、武汉至东盟四国航线、武汉至日韩航线等发展稳健。
平安出行,是群众的呼声。潜江,湖北省首个公路桥梁三年消危行动试点市,届时将在湖北省率先实现公路危桥清零。湖北交通已累计实施危桥1981座(完工1254座,在建727座),其中2021年已启动实施758座。
交通扶贫攻坚成效显著。加大部省级财政资金、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向贫困地区倾斜,全省52个贫困县市区共落实交通建养部省补助资金超过591亿元,约占全省61.5%,有力推动了交通项目建设,贫困地区对外运输的“康庄大道”建设成效显著。
平安交通发展取得新成效。省政府成立了综合交通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综合交通安全机制不断深化完善。成功应对洪涝灾害,成功保障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中国2019世界集邮展览等重大赛事活动的交通运输安全。全省道路运输安全企业监控网、行业监管网、第三方监测网实现“三网合一”,“两客一危”车辆在全国率先完成4G动态视频监控全覆盖。水上安全“六化”模式持续推广,确保重点水域平安稳定。强化联合治超,推进“一超四罚”和失信联合惩戒,高速公路货车超限率由9.6%下降至5.0%。
栉风沐雨展担当,大道通衢谱新篇。建成“祖国立交桥”,建设“交通强国示范区”,荆楚大地“九省通衢”阔步迈向新时代。站在“十四五”新的起点,省交通运输厅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打造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要发挥新时代“九省通衢”优势,持续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增密、互通、提质”,加快建设“米字型、十通向”高铁枢纽网、“双枢纽、多支线”航空运输网、“九纵五横四环”高速公路网和“江海联运、水铁联运、水水直达、沿江捎带、港城一体”水运体系。
撰文:石斌 赵超
本版图片由湖北省交通运输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