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都完了,没想到还有后续的服务,真心有些意外。” 恩施州布衣织绣有限公司负责人、参加过第三届“工友杯”职工双创大赛的田若兰有些兴奋地说。作为恩施参赛项目负责人之一,田若兰近日和其他9名职工双创项目负责人代表,参加了由省总工会在恩施组织召开的职工双创项目调研回访座谈会。
“我们谈项目发展情况、遇到的困难等,然后导师一对一进行答疑、辅导或对接资源。”田若兰介绍说。“导师问我项目发展有啥需求,我说能不能对接一些学校学生到我这儿来研学啊。结果当天就对接上了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谈及此,田若兰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事实上,受益的不仅仅是田若兰……
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职工办实事”实践活动重要内容之一,2021年湖北省总工会在继续举办第四届“工友杯”职工创业创新大赛的同时,正倾力构建职工双创服务体系,建立1个职工双创项目数据库,将“工友杯”大赛和职工众创空间2大平台中的项目全部纳入数据库进行管理,并提供企业调研、金融服务、人才服务、科创服务、管理服务、合作服务等6类专项服务,即职工双创服务“1+2+6”模式。
“不管项目大小,也不看项目是否获奖,我们都会根据调研摸底的情况,竭诚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服务。”省职工众创空间负责人如是说。
调研摸底
6月21日至23日,省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刘建宇带领省职工众创空间负责人、职工双创服务团导师等人员组成的调研组到恩施进行调研回访。
6月25日,省职工众创空间负责人带领双创服务团导师等赴鄂州开展调研回访。
7月8日-9日,荆门。
7月13日至14日,咸宁。
7月19日至20日,襄阳。
……
自今年4月以来,省总工会组织专家团队分别深入武汉、孝感、随州、黄冈、潜江、天门、恩施、鄂州和荆门等多地开展项目回访,截止目前已实地回访地市11个、项目企业194家,线上回访项目企业160家。
“调研摸底是基础。我们先了解清楚历届“工友杯”参赛项目目前的发展状况、有哪些困难需求是我们可以解决的,特别是一些中小微双创项目,然后将掌握的情况及时录入职工双创项目数据库。”省职工众创空间负责人介绍说。
据了解目前职工双创项目数据库目前已录入2584个项目,今年省总工会拟调研回访1000个双创项目,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其中线下回访400家。
“把脉问诊”
“我们是国内唯一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碳化硅陶瓷膜生产企业,2018年参加首届‘工友杯’比赛荣获了‘十佳项目奖’。”在6月25日鄂州调研回访座谈会上,湖北迪洁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迪洁膜公司)相关人员介绍到。“现在企业发展面临的难题有:一是公司产品属于新材料新技术,在省内应用较少,需要打开省内市场;二是产品是在2400℃烧制而成,是一种高电耗的产品,电价比同行所处的地区贵,降低了竞争优势……”
“建议可以先对接一下省内的一些国有企业,比方说武钢的程潮铁矿,还有一些工业园区需要进行废水处理的单位等等,同时也可以尝试用电商来推广宣传公司的产品……”职工双创服务团导师针对迪洁膜公司提出的问题解答道。
……
据省职工众创空间负责人介绍,在每一个调研回访的地方,一般都像这样采取召开座谈会和实地走访项目方式进行。“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发展情况和亟需解决的问题,导师进行把脉问诊,有的当场可以解决,有的问题需要后续进行对接协调。”
“一般来说,项目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市场、资金、人才等等。”职工双创服务团导师余文峰介绍。
分类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
“细致了解了双创项目的需求后,再分类给予相应的服务,而有的项目在调研摸底阶段当场就对接成功了。”省职工众创空间负责人如是说。
关于这一点,田若兰、吴斌有着切身感受。
今年47岁的田若兰是恩施土家族人,14年前一直在温州打工。“在外待久了还是想回来,娃儿要上学也想回来陪陪他。”恩施土家族姑娘大都喜欢西兰卡普,田若兰便是如此。2007年回家乡创业她将传承西兰卡普织锦技艺定为创业方向。
“真正做起来后才发觉太难了。”田若兰坦承。“没有产业链,缺熟练的技术工人。”有好几年,田若兰都过得很艰难。2020年在恩施州总工会的引导下,她带着“民族手工便携式织机”项目参加了第三届“工友杯”职工双创大赛,虽然只参加了初赛,但她觉得挺有收获。“对我创业是一次思路的整理和视野的开阔,以前是想到哪儿做到哪儿,比赛中评委告诉我要学会先思后做,定目标、了解市场需求和分析利用资源等等。”现在的田若兰带着十几人让公司正走上了稳健发展之路。“将民族风用于室内装饰这块,如高档酒店、餐厅或民宿的装修等,也大量接纳学校学生过来研学,传承土家族文化。”
6月21日省总工会在恩施组织召开的调研回访座谈会上,根据田若兰的项目发展需求,导师当场为田若兰对接了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已经与对方联系上了,暑假就到我们这儿开展研学活动。”
而在6月4日孝感的调研回访座谈会上,吴斌也和一起参加座谈的项目企业湖北神丹健康食品有限公司就孝感糯米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连续参加过两届“工友杯”大赛的吴斌是个“能人”,曾经是在京执业、年入百万的律师,2013年回家乡孝感创业,种植黄毛毡大米。“我父亲是华农搞科研的,黄毛毡稻米也是他的研究内容之一。”吴斌在2019年、2020年参加过两届“工友杯”大赛,两次都与“十佳项目奖”失之交臂。“一次排名第11,另一次是第12名。当时觉得挺遗憾!”吴斌说。“后来发现即使没有获奖,来‘工友杯’大赛一趟也受益了。”参赛以来,吴斌和黄毛毡大米越来越有名气,更多人知道孝感有个专门种植黄毛毡大米的“吴稻长”。据悉,自参赛以来,吴斌项目所在的公司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大增,2020年销售达1500万,比上年增长40%。吴斌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在孝感的孝南区、大悟县和孝昌县发展订单种植达2000亩,惠及到200多农户。
“多数项目需要我们后续对接资源,给予与他们需求匹配的服务。”省职工众创空间负责人说。“这些项目发展好了,在稳岗和扩大就业方面肯定可以惠及更多职工群体。”
省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刘建宇强调,近年来省总工会开展“工友杯”职工双创大赛等职工双创工作,在稳就业、保民生、加快疫后重振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今年将职工双创工作提档升级,着力构建职工双创服务体系,并与党史学习教育“我为职工办实事”实践活动和深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结合起来,集中工会力量和整合各方资源竭诚服务职工双创项目健康发展(尤其是中小微双创项目企业),真正做好做实做细职工双创工作,为助力我省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积极贡献工会力量。(职工科技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