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今天是:

技能成才 匠心筑梦 ——写在第三届汉江流域职业技能大赛闭幕之际 ...

2021-10-29 09:45| 发布者: 宁宁| 查看: 554| 评论: 0

这是一场汉江流域的职业技能全面比拼——鄂豫陕3省22市500余名参赛选手,围绕9个职业(工种)拿出看家本领,使出独门绝技。

这是一次新时代技能人才风采的全面展示——新形势、新业态、新要求下的新模式、新职业、新技能,培育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职业技能,匠心独运,大国工匠,流芳千年。

10月27日至28日,由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襄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三届汉江流域职业技能大赛、全国新职业技能大赛湖北省选拔赛暨第一届“襄十随神”城市群职业技能大赛在襄阳举行。

9个职业(工种)精准挑选,搭建起竞技交流的新平台。

500余名参赛选手同场竞技,掀起崇尚技能、尊重技能的新风,扬起技能报国的理想之帆。

襄阳高技能人才超30万

秋日之襄阳,金风送爽,丹桂飘香。

10月28日,第三届汉江流域职业技能大赛、全国新职业技能大赛湖北省选拔赛暨第一届“襄十随神”城市群职业技能大赛在这里落下帷幕。历经2天激烈角逐,一批技能“高手”脱颖而出,数十位能工巧匠收获殊荣。

按照相关规定,获得本次大赛前3名的选手可直接晋升其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获得各职业(工种)前3名的湖北选手,经省人社厅核准后授予“湖北省技术能手”荣誉;从获奖选手中推荐湖北籍选手,代表湖北省参加全国新职业技能大赛,与全国顶尖选手同台竞技、再攀高峰。

从导游、叉车司机等传统职业,到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无人机装调检修工等新兴工种,本届大赛广泛覆盖国民经济行业大类,为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成才创造条件、提供平台。

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数十名导游谈吐飞扬;手指操控,分毫不差,叉车司机展现“四两拨千斤”;左右协同,配合默契,无人机在他们手中如此乖巧听话……选手们大展身手,充分展现劳动之美、技能之光,更提升了人们对技能人才、对工匠精神的尊重与崇尚。

2017年,襄阳市启动首届十大“襄阳工匠”评选工作,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13工厂的王召平、江山重工集团16分厂的孟繁胜、际华3542纺织有限公司的贾军海等10名成长于一线的高技能人才走进大家的视野。

数据显示,截至“十三五”末,襄阳市高技能人才总量达30.3万人,比“十二五”末的28万人,新增23000人;其中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鉴定高技能人才18464人,市人事考试院开展鉴定机关事业单位高技能人才4536人。

大国工匠、大赛总裁判长、5713厂高级工程师孙红梅说:“可以明显感受到,与以往竞赛相比,这次参赛选手覆盖地区更广,操作更加规范。”风雨无阻,勇敢前进,30多万高技能人才汇聚的时代精神,正推动着襄阳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高技能人才助力襄阳“五城共建”

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提出,要把襄阳建设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区域消费中心城市;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进“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的实施意见》,要求襄阳要引领“襄十随神”城市群发展。

“着力提升襄阳的人口人才吸引集聚力。”襄阳市相关负责人表示,襄阳要加快推动人口人才集聚,打造高能级城市、加强高效能治理、创造高品质生活。

目前,襄阳市正推动各县(市、区)布局发展集中度高、关联性强的块状产业集群,融入全市汽车、纺织服装、现代化工、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智能装备等13条先进制造业产业链和茶叶、蔬菜、生猪、家禽及蛋制品等10条农业产业链布局。

本次大赛,不仅汇聚了技工院校、职业院校的师生,更吸引了诸多企业积极参与,不少企业负责人亲自跑到现场观看比赛、网罗人才。

一家新材料企业董事长孙先生在赛场反复转悠,他深有感触地说:“新材料行业三分靠产品、七分靠工艺,技能人才太关键了。”他坦言,缺少高技能人才是企业当前最大的难题。

“企业落户东津新区刚刚两年,已经感受到了缺少技能人才的困难。只有把应用技术和生产工艺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企业未来发展才有保障。”他表示。

据统计,我国是全球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整个制造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非常大。具体到襄阳市,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以汽车产业为龙头,以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医药化工、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为支柱,襄阳已形成涵盖38个工业大类行业的现代工业体系。

“襄阳良好的现代工业体系,为高技能人才提供了施展才华的空间。”襄阳市人社局局长杨克万说。

近年来,襄阳市涌现出陈建平、周德民等7位全国技术能手,廖健、徐成方等7位湖北省技能大师,吴明刚、王春、陈超等24名湖北省技术能手,李毅、张涛等33位湖北省首席技师,在全社会营造起“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氛围。

在谷城县,湖北三环车桥有限公司的张毅去年获得“湖北技术能手”称号,公司成立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张毅工作室”,每月工资上浮10%至15%;在湖北玉皇剑茶业有限公司工作的杨正燕,2020年获得“全国农业技术能手”称号,公司出资成立谷城县女儿峰农场,安排她担任农场负责人。

“襄阳正在全面提升中心城市能级,按照中期300万、远期500万的人口规模,稳步优化提升‘一心四城’空间布局。”襄阳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中央、省委一系列政策落地,将极大增强襄阳对人口、资金和产业的吸纳能力,襄阳的飞速发展也必将为各类高质量人才提供更多展示才能的舞台。

期待“工匠”“名匠”层出不穷

大赛已经画上圆满句号,但高技能人才培养任重道远。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劳动者素质的竞争。面对‘十四五’蓝图和重任,必须大力开展高质量职业培训,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人社部技工教育专家黄景容说。

全面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襄阳在行动——

出台《关于实施技能强市工程的若干意见》,从加强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破除瓶颈短板;大力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出台《襄阳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指导意见》,落实行动专账资金1.8亿元;实施“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大力实施产业人才培育计划。

组织举办两届“汉江流域职业技能大赛”,3省16市代表队同台竞技、提升水平;举办“隆中名匠”“隆中工匠”命名大会,选树“隆中名匠”10名、“隆中工匠”50名。

组织30名高技能人才参加“湖北省百名优秀技能人才提升工程”和50名技工院校教师参加“湖北省百名技工院校骨干教师培养工程”;民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健康发展,共开展各类技能培训53万人次。

连续7年开展襄阳优秀人才评选活动,向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5个类别人才,每人奖励3万元。建设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2家,省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3家,市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3家;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家,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1家,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8家。

“360行,行行出状元。成长的道路不止一条。”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说,“很多职业技术人员在技能学习中找到了自信和人生的方向。”

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襄阳正全力以赴为高技能人才成长提供更优质的环境,让他们在襄阳成就梦想。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襄阳还将实施新时代“鲁班培育计划”,大力培养引进支柱产业企业急需紧缺技能人才;加大投入,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抢抓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机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施技能等级认定示范工程,建成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示范企业20家、示范技工院校2家、示范第三方培训评价组织5家;推动襄阳技师学院二期建设项目,力争将其建成国家示范技师学院和省级优质高职院校;开展省科技工程技工学校提质升级工程,建成重点服务于襄阳自贸区、高新产业园、航空工业园、电子商务产业园的国家级重点高级技工学校。

“相信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更多‘大国工匠’‘荆楚名匠’一定会在襄阳源源不断产生。”襄阳市委相关负责人说。

光荣榜

全国技术能手

陈建平(宇清科技)、周德民(江山重工)、池新连(航天42所)、付再学(汉丹电器)、唐玲玲(际华3542)、王连庆(东方化工)、殷伟伟(原湖北电信襄樊传输局)

湖北工匠

唐玲玲(际华3542)

湖北省技能大师

孟繁盛(江山重工)、户建军(5713厂)、徐成方(5713厂)、廖健(襄阳技师学院)、吴峰(航宇救生)、易泽林(老河口博物馆)、周德明(江山重工)

 

版权所有:随州市总工会 主办单位:随州市总工会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
办公地点:随州市迎宾大道108号 | 0722-3593065
鄂ICP备19019675号
建议使用1200*800分辨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