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今天是:

老树发新枝 传统亦青春

2022-4-1 09:08| 发布者: 宁宁| 查看: 395| 评论: 0|来自: 湖北日报

□ 湖北日报评论员 艾丹

一提水泥、钢铁等传统产业,人们往往会将之与“污染产业”“落后产能”联系在一起。然而,湖北华新水泥、大冶特钢两家百年老厂,虽历经百年风雨,如今依旧挺立行业潮头。

华新水泥开创了生态发展模式,注重工艺创新、环保升级,目前位列“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单第80位;大冶特钢不断锻造核心竞争力,注重新品研发和智能化升级,成为航空航天、核电等大国重器的应用支撑。永葆一颗积极进取的心,持之以恒推进技改,矢志不渝坚持创新,是百年老厂不老的秘诀所在。

华新水泥、大冶特钢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传统产业并不等于落后产业,极具创新含金量的产能,永远不会是过剩产能。市场总是会做出灵敏的选择,只有告别低质、高耗、重污染,企业才能走出被淘汰的命运。不断契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回答市场给出的考题,不断解决好环保与生产之间的矛盾,传统产业也能焕发出时代生机。

从历史来看,湖北是工业大省,承载着我国工业发展的重大寄望。从现实来看,湖北传统产业存量大,也意味着转型升级任务重、压力大。许多传统产业诞生于国家发展需要之时,建立之初肩负实业报国的使命,至今仍是湖北经济底盘的重要支撑之一。这些产业牵涉的就业人群广泛,加快转型升级对于稳增长、保民生意义重大。湖北构建“51020”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制造强省建设,要求我们抓新兴产业的同时也要抓传统产业,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巩固提升现有产业基础优势。

在世界经济风云激荡的今天,转型事关生死,宜早不宜迟。坚持创新驱动,持续技改投入,促进传统产业与新经济新动能融合互进,就能让老树发新芽,让传统亦青春。从武钢炼出新中国第一炉铁水,到如今5G赋能实现“一键炼钢”;从武汉裕大华历经纺织业百年沧桑,到成为全国纺织业智能制造新标杆;从环保重压之下造纸业重新洗牌,到荆州崛起造纸新势力,循环利用成标配,废水可以养锦鲤……一个个老企业在技改升级后英姿勃发,奋勇前进,体现了湖北传统产业创新能力由弱到强,产业结构由低到高的优化升级。

新与旧总是在历史的发展中转换。不管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不管是老厂子,还是新公司,要想永葆青春、勇立潮头,就要牢牢抓住创新的“牛鼻子”,培育发展新动能,永葆一颗青春之心、奋进之心。

 

版权所有:随州市总工会 主办单位:随州市总工会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
办公地点:随州市迎宾大道108号 | 0722-3593065
鄂ICP备19019675号
建议使用1200*800分辨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