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今天是: |
|
优化营商环境、稳住市场主体,是在战“疫”中稳住经济大盘、稳住市场预期最重要的事。连日来,新华社记者走进工厂车间、物流园区、办事大厅、商铺门店,深入经济一线看企业生产、察市场冷暖,发现从中央到地方,正在用优化营商环境的“加减乘除”,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促进健康发展。
加:加密政策、加大力度
当下,各部门各地正加力施策。聚焦于保供稳产的“组合拳”加速推出。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交通运输部等部门派出前方工作组靠前指挥,“一企一策”为重点企业制定复工复产流程;成立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工作组,快速推动企业诉求办理解决;长三角三省一市将进一步优化供应链保供“白名单”,推动跨省市名单共享和双向互认……
眼下,上海正不断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在全国各地,助力企业保供稳产的政策加密,以点带链,全力帮助企业把耽误的进度夺回来。
山东“一企一策”建立清单和问题台账;福建泉州通过组建涉企微信群等方式,为工业企业开辟快速服务通道……
优化服务,对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扶上马、送一程”的力度同样在加大。
昆明市市场监管系统各单位推出“一把手走流程”,各部门“一把手”化身“政务服务体验员”,以体验促改革提效能;湖北当好“金牌店小二”,在土地保障、用工用能、行政审批等方面加强协调;新疆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成立人才服务、企业服务、矛盾化解、金融保障等专班,针对性解决企业困难……
4月26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对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全面部署。
“这是为市场主体提质升级提供的坚实支撑。”在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勇看来,通过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不仅能优化供给结构、畅通国民经济循环,还将为市场主体提供大量的投资机遇,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减:减掉负担、减少成本
越是压力当前,越要想方设法帮助市场主体降成本、减负担、渡难关。围绕一个“减”字,一项项举措密集出台,努力为亿万主体当前运转“卸包袱”,为长远发展“添底气”。
延续实施扶持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降费政策,并提高减免幅度、扩大适用范围;实施大规模留抵退税,优先安排小微企业,对小微企业的存量留抵税额于6月底前一次性全部退还,增量留抵税额足额退还;社保缴费延缓、房屋租金减免、平台佣金减免……
梳理今年“减税费”政策,不难发现,这里既有阶段性措施,也有制度性安排;既有普惠性政策,也有特定领域帮扶举措;减税、降费、缓税等多种方式组合,中央和地方协同,形成合力,提升效能。
靠前发力,加速“落袋”。今年,我国退税减税规模预计约达2.5万亿元。截至4月20日,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已为企业减轻税费负担和增加现金流1万亿元以上。
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引导市场利率不断下行,带动一季度企业贷款利率同比下降0.21个百分点至4.4%,为有统计以来的低点。
4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将释放长期资金约5300亿元……货币政策频频发力,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进一步下降。
除了看得见、算得清的“账面”,企业往往还需要承担难以计算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准入、审批、认证、监管……做对减法企业才能轻装上阵、活跃发展。
删“繁”就简。这既包括“减”支出、“减”门槛、“减”流程,更要做到“减”负担。以“减负”实现“加力”,统筹放与管、坚持纾困与培优,政府部门和市场主体一起,努力促发展。
乘:乘出活力、乘出动力
市场主体的活力,是在良好营商环境中持续迸发出来的。以改革做乘法,带来的将是活力、动力的几何级增长。
4月1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从建设市场设施联通的“硬环境”,到统一市场运行的制度规则“软环境”,意见明确六个方面重点任务,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
围绕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
“反垄断法进入到全国人大修订议程中,今年有望出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甘霖说,《关于强化反垄断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的意见》通过,形成公平竞争顶层政策框架。一系列规定为塑造线上线下竞争有序的市场生态充实制度保障。
增长19.3%!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今年3月1日起施行,施行首月,全国新设市场主体295万户。
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不断推进。
“中国将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入实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扩大鼓励外商投资范围,优化外资促进服务,增设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世界再次聆听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强音。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跨境电商综试区再扩围至全国132个城市和地区……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诸多政策举措积极发力。
今年一季度,中国实际使用外资3798.7亿元,同比增长25.6%。高技术产业引资同比增长超50%。
华南美国商会近期报告显示,超九成受访企业选择中国作为投资目的地之一,过半专业服务企业将中国列为投资首选地。
除:除掉物流堵点、除去政策卡点
不论是市场主体面临的产业链、物流成本等压力,还是经济运行中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解决起来都要在“畅通”上下功夫。
针对一段时间以来的疫情多发、物流不畅问题,全国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电视电话会议明确要求,要改善物流从业人员工作生活条件并给予延期还贷等金融支持,足量发放使用全国统一通行证,核酸检测结果48小时内全国互认,实行“即采即走即追”闭环管理,不得以等待核酸结果为由限制通行。逐个攻关解决重点地区突出问题。着力稳定产业链供应链。
从公布全国统一式样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切实保障重点物资和邮政快递通行,到建立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制度……一系列部署努力为保运保供保链扫除障碍。
畅通经济循环,不只在产业间、物流间,更在供需间、区域间。打通供给与需求、联通国内与国外,政策聚焦当下谋划长远。
近日,《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出台,5方面20条政策举措,努力稳定当前消费,为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
紧盯短期消费恢复增长和长期持续发展的痛点堵点,破除障碍壁垒;鼓励发展反向定制和个性化设计、柔性化生产,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力度……提升供需的适配性,推动市场主体“骨骼”更加强健。
从《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指导意见》印发,到《“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发布,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今年以来,一系列疏通经脉的举措接连落地,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激活更多动力。
受疫情等因素影响,近期不少市场主体承受较大压力,面临突出困难。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好转和市场逐步恢复,情况会不断改善。当前,要继续加大力度做好优化营商环境的“加减乘除”,努力让市场主体“青山常在”、经济发展“生机盎然”。
(据新华社北京4月28日电)
版权所有:随州市总工会 主办单位:随州市总工会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