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今天是:

高端科普基地 成果转化平台

2022-8-19 09:25| 发布者: 宁宁| 查看: 849| 评论: 0|来自: 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熹

院士云集,群星闪耀;成果汇集,硕果累累。

8月1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成果湖北展示与转化中心揭牌,李晓红、周济、邓秀新、李仲平等15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等受邀参观。

徜徉在这个新揭牌的院士专家成果湖北展示与转化中心,一项项高精尖科技成果,让人激动不已。

集中展示

100位院士206项成果熠熠生辉

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成果湖北展示与转化中心位于省科技馆一楼,是我省展示、转化院士专家成果的重要平台,是弘扬科学家精神的科普教育基地,由中国工程院、湖北省政府共同建设。

我国自主研发设计生产的干线客机C919,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全球最大、最先进的超深水双钻塔半潜式钻井平台,挽救重症新冠肺炎病人的“李氏人工肝治疗仪”,实现全球海洋任意深度进入的“奋斗者号”潜水艇……

该中心以53项实物、模型,41件视频,45本专著、证书等,集中展示了100位院士的206项成果,涵盖机械与运载、信息与电子、化工冶金与材料、能源与矿业、土木水利与建筑、环境与轻纺、农业、医药卫生等方面。这些代表着我国科技发展最前沿的成果熠熠生辉,体现了我国科技发展的高度。

“英雄”相惜,桥梁工程专家、院士高宗余的成果在现场有所展示,他对其他院士的成果感到“非常钦佩”。他说,科技成果对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有很大贡献,我们会持续聚焦科研,努力创造更多成果。

为了让更多普通人了解科技发展,该中心设置了12个以重大科技成果为主题的科普展品展项。黄旭华、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学家的故事,让更多人了解科学家精神;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等重要科技成果转化,告诉大家科研是和每个人息息相关的事;芯片科普展台、5G技术应用展台、“祝融号”火星车模型、“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模型等科普展品,向观众生动地展示了顶尖科研成果。

搭建平台

推动累累硕果在湖北落地生根

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成果湖北展示与转化中心特别设立了湖北科技强省展区,展示我省围绕“1+4”政策体系,对当前和今后的科技创新的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包括建设光谷科创大走廊和东湖科学城,七大实验室、九大科学装置、襄阳和宜昌科创中心等内容,以及中国工程院在湖北落地的科技产品和产业布局。

中国工程院情系湖北,在助推我省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工程院已有101位院士的139项成果在湖北转化,参展院士中有17位院士的27项成果在湖北转化,在湖北工作的两院院士中,有45位院士的80项成果在湖北转化。

“这个中心对湖北意义重大!”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科协副主席、果树学家邓秀新院士说,该中心的科技成果展示全面,面广又有所突出,是一个很好的科普基地和展示基地。要进一步将其打造成一个转化平台,将院士已有的和正在研究的成果与社会需求对接,发挥更大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科研成果转化是一个常说的话题,成果如何找到‘买’家,‘买’家如何找到成果,这就需要一个平台,让供需见面。作为科研人员,则要紧跟市场发展,学会逆向研究,这样的成果做出来,就不愁没法转化落地。”邓秀新说。

半导体光电技术专家、院士罗毅也表示,除了起到展示和科普作用,希望该中心可以充分发挥其成果转化的作用。“科技成果转化,如何将技术、资本市场及政府有效结合,如何选择相关人才,都是值得探讨的课题,而作为科研人员,我们需要更接地气,主动对接市场。”罗毅说。

 

版权所有:随州市总工会 主办单位:随州市总工会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
办公地点:随州市迎宾大道108号 | 0722-3593065
鄂ICP备19019675号
建议使用1200*800分辨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