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今天是: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2023-1-3 09:55| 发布者: 宁宁| 查看: 978| 评论: 0|来自: 工人日报

《工人日报》(2022年12月12日 07版)

12月3日,由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主办的“2022中国工会·劳动关系论坛”在线上举办。论坛围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主题开展学术交流研讨。与会专家认为,和谐劳动关系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专家们分别从收入分配、规范灵活用工、产业工人技能提升等方面,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进共同富裕建言献策。

完善企业工资分配改革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改革为促进共同富裕打下坚实基础,但仍存在相关制度机制有待完善、收入分配格局有待进一步优化、工资分配秩序不规范等问题。要把深化企业工资分配改革作为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发挥市场在工资分配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收入分配政策的激励导向;加强和改进企业工资分配宏观指导调控,合理调节工资收入分配关系;强化工资分配法治建设,提高政府管理效能。——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 聂生奎

弘扬劳动精神 实现共同富裕

大力弘扬劳动精神,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和基本前提。主导社会环境的社会体制、社会文化,是影响劳动者最关键的能动力量。用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标定新时代精神坐标,具有重大的政治号召、理论指引、实践导向意义。实践中应用和发展“三个精神”,必须总体把握、一体弘扬、统筹推进,厘清“三个精神”的内在逻辑。要以规范化的制度安排,增强劳动者优秀群体获得感,推进学习践行“三个精神”常态化。要坚持劳动正义,为通过共同奋斗实现共同富裕创造清朗的社会环境。

——全国总工会网络工作部部长 王娇萍

构建收入分配基础性制度体系 促进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要鼓励勤劳创新致富,创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条件。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建立科学的公共政策体系。坚持循序渐进,对共同富裕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有充分估计。当前,实现共同富裕的挑战主要有,富裕程度不高,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收入差距问题仍然突出,财产差距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仍然偏低,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不高等。构建收入分配的基础性制度体系,初次分配的改革重点是完善要素市场体系,二次分配的改革重点是提高税收的调节力度,三次分配的改革重点是培育慈善事业发展的环境和制度,建立更加完善的政策。

——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 李实

数字经济对劳动关系的深远影响和治理思路

数字经济对劳动关系的影响要从资源配置方式、劳动力市场、收入分配、再分配等方面去分析。数字经济创造了平台组织等新的组织形式,带来了生产要素配置方式的变化、供应链与产业链的变化,这些都会给劳动关系带来影响。同时,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流量分配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以及再分配中的税收和社会保障问题也是数字经济下值得关注的问题。数字经济下的劳动关系治理要考虑促进就业与劳动关系治理的平衡,劳动用工、税收和社保的统筹治理,数据和劳动要素如何参与分配,平台工作规则与平台管理等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所长、教授 吴清军

我国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的特殊议题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我国产业工人的技能形成不仅是人力资本培育问题,更是关乎以社会公平和社会融入为核心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问题。我国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建设的特殊性体现在,产业工人队伍的主体是农民工群体,存在流动性高、技能学习参与率低等特点;城乡间、体制内外的技能错配问题突出;各部门间的联通衔接与互认协调仍不畅通等。我国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应包括技能培训体系、技能认证体系和技能支持体系。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王星

(张菁整理)

 

版权所有:随州市总工会 主办单位:随州市总工会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
办公地点:随州市迎宾大道108号 | 0722-3593065
鄂ICP备19019675号
建议使用1200*800分辨率

 
返回顶部